如何让黄河工程在守护黄河安澜的同时延续历史文脉,担负起?;ご泻胙锘坪游幕闹厝?
2025年2月,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院(以下简称黄河设计院生态院)承担编制的《黄河工程与文化融合建设指引》(以下简称《指引》)和《三千里长堤,五千年华夏》宣介图册正式发布,为?;ご泻胙锘坪游幕毕琢α俊?/span>
肩负弘扬文化使命
沿黄河大堤前行,映入眼帘的是数不清的兼具防洪效益和文化内涵的水利工程。“黄河变得更美、更值得一看?!闭庋脑扌碇鸾コ晌嗣堑墓彩丁?/span>
近年来,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指引下,相关规章制度日臻完善,黄河工程与文化融合建设蓬勃开展。
作为黄河保护治理的主力军,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制定标准,塑造品牌,提升工程文化品质,擦亮“黄河文化”金字招牌。其中,黄河设计院生态院黄河水文化创新团队承担了重要工作。黄河设计院主要领导叮嘱团队:“要全面展现黄河文化,充分发挥黄河设计院的优势与实力?!?/span>
2023年9月,项目启动之初,团队负责人、黄河设计院生态院副总工赵楠坦言:“黄河文化博大精深,如何系统整合、立体展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?!蓖哦尤嗽笔档靥た苯略ヂ乘氖?,与省、市、县三级河务部门对接,全面掌握工程文化建设现状;强化政策文献研究,系统梳理相关制度、规范,建立专题资料库;横向对标,研究黄河、大运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思想,借鉴经验。通过历时半年的“文化寻根”,团队最终从宏观、中观、微观三个层面梳理出治黄历史脉络、文化传承体系及工程遗产资源,为项目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2024年7月,团队完成《指引》初稿?;阕芏喾揭饧?、修改十余次后,最终成果于2025年2月印发。
激活赓续文脉动力
《指引》提纲挈领,为黄河工程与文化融合建设划定航标。
《指引》从宏观上回答了“怎么建”的问题:依法依规、安全可控;守正创新、科技赋能;因地制宜、体现特色。从细节上详细解答了“如何建好”的问题:生动解析了堤防、枢纽、涵闸、文化场馆、培训演练场所、办公生活区等设计要点;阐述了雕塑、标识、户外家具等专项设施的设计细节?!氨晔断低成杓屏死嘈投嘌?、功能多样、材质多样、尺寸多样的标识标牌?!闭蚤樯?,“这样的设计,有助于使用者理解《指引》内容。”
此外,《指引》还专门列出12条负面清单,划出建设“红线”,既杜绝“贴标签式”的文化堆砌,也为基层单位提供了清晰的“避坑指南”。
基层河务职工小李在阅读《指引》后说:“有了《指引》,我们知道劲儿往哪里使,工作思路明晰多了?!?/span>
相比之下,《三千里长堤,五千年华夏》宣介图册则是系统展示黄河文化资源的百科全书。
《三千里长堤,五千年华夏》宣介图册串联起晋陕豫鲁四省丰富的治河历史、工程遗产、历史经纬等元素,构建“一带驱动、四区支撑、核心引领、多线串珠”的总体架构,打造安澜文化线、科技治河线、红色传承线、黄河记忆线等十大主题线路,展示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。
十大线路内容丰富且有代表性,全面展示了黄河治理文化的各个侧面。精心的编排,考究的设计装帧,图片涵盖黄河流域的自然风光、历史遗迹和民俗风情等,十条线路背景色彩与对应主题形成意象关联,如廉洁文化线选用淡青色铺陈,体现治河历史中的廉洁基因。设计师巧妙地将水利工程、文化展馆、地理标志和历史遗迹等串联在一起,使读者如临其境。
《三千里长堤,五千年华夏》宣介图册还系统展示了“河美山西”“河汇秦川”“豫见幸?;坪印薄昂尤笊蕉彼幕放铺逑?,并推荐了500多处文化资源点,每一处都值得品味和探究。
黄河设计院生态院有关负责人表示,将以文化为墨、工程为纸,绘就新时代“工程文化融合”壮阔长卷。